很多人在做筆譯的時候,都會覺得英漢翻譯比漢英翻譯難。在這想分享下英漢翻譯的幾個步驟。
第一個步驟:讀懂原文。很多人在做英譯漢的時候,總會忽略這個步驟,導致對文章的大意沒有把握,也更難理解字里行間的深意。讀懂原文這個步驟要從五個方面來做:
1) 原文結構
2) 段落大意
3) 猜測詞義
4) 得意忘形
5) 文化背景知識
原文結構
我們在做篇章翻譯的時候,一定要意識到這是一篇完整的文章,要結合英語寫作的特點來理解和弄懂原文的意思,包括文章的主旨大意,文章的人稱,文章的結構。
常見的文章結構有:
①問題分析類
(結構為: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②研究報告類
(結構為: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結果)
③敘事類
(結構為:原因導致結果,或者按時間順序講述)
段落大意
英語文章的每一段都是一個邏輯完整嚴密的整體,有自己的topic sentence和supporting details, 弄懂了段落的大意和結構,可以根據論點—論據之間的關系,猜測某些單詞和表達的意思,避免錯譯。
猜測詞義
翻譯的時候,哪怕可以查字典,但是也會出現對單詞意思誤判的情況,因此一定要根據上下文來理解詞義,先得出自己的猜測意思,然后去查字典,尤其要注意熟詞僻義的情況。
得意忘形
這一點主要是結合漢英差異來講,因為英語是形合語言,漢語是意合語言,所以英譯漢的時候,要“得到”原文的意思,理解之后“忘形”(忘掉原句的形式)地翻譯出來,才是最為讀者考量的翻譯方法。
文化背景知識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因此翻譯很多時候是考察譯者的文化背景知識是否豐富,比如地道表達,比如詞和短語使用的語境,比如專業術語的內涵。
在這舉個例子:在講到#MeToo Movement的一篇文章里,有出現一個短語:non-binary gender。很多人會翻譯成“中性”,但是這個詞的內涵指“兩者兼具或兩者以上(bi-/tri-/pan-gender…);在兩者或以上的性別認同之間流動(gender-fluidity);兩者皆無(agender);其他無法定義、或自己不去定義等等”,因此要翻譯成“非二元性別”,主要強調打破“二元對立”的性別觀。
第二個步驟:熟練運用翻譯技巧。
這個步驟主要包含三個內容:
1)中英表達差異
2)常見句式
3)常用技巧。
大家在做英譯漢的時候,思路過程可能是:理解+ 得出初級版本的譯文+ 運用技巧修改,得出高級版本的翻譯。因此,熟練的運用翻譯技巧,可以幫助大家快速解決翻譯難點,提高應試效率。
基本上要熟練掌握的技巧就是:
1)了解中英差異:動態與靜態,虛化與實化,主動與被動,長句與短句等。
2)常見句式:It is adj. to do sth.,插入語,定語從句,舉例說明,比較句式。
3)常用技巧:斷句,正偏結構,前置后置,轉變詞性等。
第三個步驟:修改潤色。這一步是提高翻譯質量的關鍵,主要的目的是“服務讀者”,盡量使用讀者接受程度更大的詞匯,更符合目標語的表達,以及避免歐化漢語。
翻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學習好的,重在日常學習的積累,我們必須注重英漢翻譯方面的理論知識和基本技巧,了解基本英漢語言的差異,通過對比,掌握兩種語言各自的特點,以及對應的意思,在翻譯的時候才能得心應手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