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中國翻譯協會年會本地化服務委員會分論壇結束后,韓林濤老師很快寫了一篇長文,探討了語言技術、翻譯教育技術、信息素養、編程學習、中國翻譯教育等幾個議題。
尤其是在論壇上,有幾家企業的老總都表達了「高水平翻譯人才缺乏」的問題,結合韓老師的文章和我的觀察與體會,整理一下我的幾點看法,和大家聊一聊「為什么學了翻譯專業,還是做不好翻譯」。
翻譯供需雙方數字對比
根據此次年會上最新發布的《中國語言服務行業發展報告2019》,「截至 2019 年 6 月份,全國開設外語類相關專業的高校已達 1040 所」,各語言類大學 2017-2019 年的招生規劃顯示,招生規模最大的四川外國語大學一共招了 6479 名外語專業學生,再加上往屆畢業生以及從事翻譯的非語言類專業學生,也就是說,有這么多人學了翻譯、認為自己能做翻譯,但還是做不好翻譯、翻譯結果得不到市場的認可。
我這兒也舉一個一手數據:2017 年底,我為 Airbnb 招本地化譯者的時候,收到過近 240 份翻譯簡歷(都是通過「譯匠」收集來的,應該都是從事翻譯和口譯工作的專業人員,而且不乏國內外外語院校高翻專業的碩士),發出了近 200 份試譯,最終只招到了 4 位翻譯質量合格的譯者。
翻譯能力提升的關鍵點在哪里
我和很多優秀的翻譯/譯審交流之后共同的感受:現在的年輕人受網絡語言影響太大,再加上不太注意培養自己的閱讀習慣,閱讀的時候也沒有有意識地體會中文的美感,所以造成了對自己母語的掌握程度就有所下降。所以這也是為什么我會寫地道中文怎么寫?地道的中文翻譯要避免哪些坑?這篇文章,歸納了一下我總結出來的常見中文翻譯腔。
我認為譯者的能力提升分兩個層面,一是怎么樣提升翻譯能力,二是怎么樣提升翻譯鑒賞能力。這兩個層面其實都歸結于兩點:源語言理解能力的提升,和目標語言運用能力的提升。要實現這個目的,只有靠大量閱讀和真正動手寫作和修改。雖然有的人屬于語言天賦比較好,但是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只有靠這個苦功夫才可以。
我之前寫過一個知乎回答,說了我對如何做好翻譯的理解:
做好翻譯只有四點(英中筆譯為主,排序分先后):
中文閱讀量大,有語感,知道什么是好的中文,什么是不好的中文,知道什么類型的文章需要對應什么樣的風格,寫作有邏輯,用詞豐富
英語好,有語感,能分清長句結構,拆分意群
樂于精進翻譯,愿意下苦功,一個字一個字、一篇文章一篇文章翻,并反思做的好的地方和不好的地方
用好辭典,尤其是英英辭典
提升信息素養的必要性
信息素養(information literacy)是一個自 21 世紀開始興起的新名詞,是一種知識管理的策略。根據美國德薩斯大學圖書館的信息素養導修網頁指出,信息素養是一種「使人能夠更有效地選擇、查找及評估傳統或網上資源的技巧」。根據Wiki 頁面上的介紹,它包括了以下四個部分:
確認所需信息
尋獲信息
評估信息
應用信息
我覺得信息素養不只是學生要培養,老師更要培養,是每個人在信息社會生存發展都需要具備的素質,學校確實應該注重這方面的教育和引導。對于個人來說,最簡單的一條就是「提問之前先搜索」(首選 Google,然后 Bing 國際版,千萬不要用百度)。
之所以說信息素養的提升有助于翻譯能力、或者說語言能力的提升,是因為信息素養涉及的幾個方面都無一例外地與一個人的語言理解和運用能力有關,比如當你有一個疑問的時候,要用哪些關鍵詞組合起來才能最有可能得到你想要的答案?現在的搜索引擎都支持自然語言搜索,你打一整個問句進去有可能也能得到想要的結果,但請相信我,使用關鍵字組合以及一些搜索引擎的技巧,會讓你信息檢索的效率有質的提升。
翻譯從業人員和翻譯技術/工具的關系
機器翻譯技術本身是非常硬核的技術,翻譯從業人員應該沒有能力去做直接研發的工作,但也可能存在一種機會,就是讓真正語言能力強的人去幫助機器翻譯引擎更好地做好映射(不知道是不是可行)。
至于韓老師說的跳過機器翻譯產品,直接用 API,這個 Michael Zhang(張翔張總)已經在金融翻譯上運用了好多年了,但只適用于某一個特定領域的引擎訓練,屬于個人自我驅動的成功案例。
有朋友說,翻譯就是翻譯,編程就是編程,各學各的,各自做好各自的工作就可以了。但我認為,作為一個生活在信息時代的現代人,學會一些基本的、與自己工作相關的編程技術,可以有效提升效率、避免重復勞動,絕對是值得投資的事情,可以終生受益。(當然,正如韓老師在回復他文章下的評論時所說:要「理解好編程教學的內容,上編程課不是上一門計算機專業」。)
韓老師也說:「有人說下一代的計算機輔助翻譯工具應該是嵌入了更多語言技術的工具,比如你做完翻譯之后,機器能夠自動告訴你你的翻譯質量怎么樣!
但我覺得這樣的工具只適合愛學習的初、中級水平譯者,高水平的譯者應該能夠評判機器翻譯的質量,而不是相反,F在的神經網絡技術的機器翻譯,語料質量決定了翻譯引擎質量,所以永遠是「求乎上取乎中,求乎中取乎下」的狀態,想讓它們超越語料質量超水平發揮,不大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