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立于2007年,13年語言翻譯服務商!

    何為翻譯的文化書寫?

    日期:2018-10-24 | 來源:易聯翻譯 | 閱讀:

      有人說“語言翻譯在文化交流中起著文化書寫功能,通過文化交流、補充、融合、修正等構建社會文化體系!蹦敲春螢榉g的文化書寫呢?


      翻譯的文化書寫,是指翻譯行為在進行語言轉換、文化交流、溝通與融合的過程中對原有文化內容、文化形態及文化結構等的改變與發展。多元的文化,需要多樣的書寫方式;而多樣化的書寫,建構多元的社會文化。


      翻譯的文化書寫分為有形與無形兩種,翻譯的有形書寫蘊含著無形的內容;無形的書寫源于有形的結構,并逐步轉化為有形的結構,體現在可見的語言形式上。


      有形的文化書寫


      有形的文化書寫,是指翻譯使(譯入語)語言文化在形式上發生變化,產生新的表達方式、結構形態等,主要包含語言結構、詩學樣式、符號意義等。


      翻譯在語言結構上的書寫具體體現在詞語表達、句子結構、文本結構上。如我國早期佛經翻譯在漢語中產生諸如“菩提”、“菩薩”、“金剛”、“真如”、“眾生”、“因緣”等詞語,以及句式上的倒裝表達方式等。又如在20世紀初,翻譯歐化了漢語語法、句子結構和表達方式,頻繁出現主謂結構、被動語態、歐化連詞,以及復雜句式、多樣化長句等。


      詩學層面的書寫大體有文學表達、文學體裁、文學題材等。翻譯在詩學層面的書寫不僅產生文學表達形式,而且改變和發展了原有的文學體裁和文學題材。兩千年前的佛經翻譯,改寫了我國早期的詩學樣式,對我國古代音韻學及詩歌韻律的改變與發展產生巨大影響;五四運動時期,西學翻譯則在我國產生了新的文學體裁,出現了十四行詩、散文、民謠詩節、挽歌等文學樣式。


      符號書寫指的是文化符號意義在語言轉換與文化交流過程中的互通與互補,是介于有形與無形之間的一種形式。在源語和目的語中,相同的所指有可能傳遞不同的符號意義,通過翻譯,原有的符號被賦予更大的意義空間。同一語言符號在不同語言中所具有的不同文化象征,在翻譯過程中實現了相互間的補充與發展。


      無形的文化書寫


      無形的文化書寫,是指翻譯在語言轉換與文化交流中使無形的文化內容諸如意識形態、倫理道德觀念、習俗等發生變化,從而改變原有文化形態的過程。在我國幾千年的社會發展歷史中,翻譯改變并發展了不同時期的文化結構。例如,早期的佛經翻譯,書寫了我國的宗教文化,在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基礎上,形成了三教合一的宗教架構,并由此影響了我國社會的哲學、政治、藝術等。明清時期,科技翻譯“西學東漸”,在引介西方算術、天文、物理等諸學科知識的同時,也輸入了西方的近代哲學觀和科學思維方法。鴉片戰爭至五四運動期間,政治文化的翻譯給我國帶來了新的政治理念。嚴復翻譯的《天演論》結合進化論觀點和西方哲學思想,闡述了救亡圖強的思想。20世紀后期,社會科學的翻譯引進了西方社科研究的新著作、新理論和新方法,如系統論、控制論、信息論等,豐富了我國社會科學的發展圖景以及研究問題的方法和維度。


      翻譯的有形書寫與無形書寫,是一組相對的概念。翻譯的有形書寫蘊含著無形的內容;無形的書寫源于有形的結構,并逐步轉化為有形的結構,體現在可見的語言形式上。


    本文轉載自:中國社會科學報,作者:姜秋霞,轉載請注明出處。


    —— 微信公眾號 ——

    熱門標簽

    影音先锋最新av资源网站